2018年11月30日,应我院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院长赵玉芬院士到访我重点实验室,作为南燕院士讲座嘉宾在E-104报告厅做主题为“手性与生命起源研究“的学术报告。大会由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室务委员会主任梁文平老师主持。
首先,赵玉芬院士举例多种自然界的手性现象,并揭示了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特征。赵老师着重介绍氨基酸的手性,生物体主要以L-型氨基酸行使蛋白质合成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只有中枢神经系统中,D-Ser作为NMDA受体的生理配基、D-Asp作为神经递质,仅少量D-氨基酸被人体利用。D-Ala嵌入对Abeta构象的影像表明,全部由L-氨基酸构成的Abeta蛋白与替换D-氨基酸(D-Ala)后的Abeta蛋白在溶液状态下构象有明显差别,揭示了D-氨基酸诱导的变异蛋白与老年痴呆、肾病、蛋白质构型变化等多种疾病相关。
接着,赵老师介绍了金属铱(Iridium)催化不饱和羧酸的不对称氢化反应、手性酸催化不对称四组分Ugi反应、手性核算与手性蛋白、生命过程中磷酰基转移的机理、碳水化合物参与的五配位磷现象、N-磷酰化氨基酸性质中的五配位磷现象、手性双氨基酸五配位氢磷烷(AA2-P(V)-H)的合成等不对称化学反应对生命的影像。揭示了磷原子的绝对构型手性化合物性质的影像,进而讲解磷原子的绝对构型对生命起源的影像。赵老师曾提出一个问题:是否存在另一个“地球”与我们生活的地球手性对应?目前科学界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最后,赵玉芬院士讲到了空间辐射研究与密码(手性)起源科学问题,在星际空间存在着对生命物质的辐射损伤的保护物质,例如星际尘埃、蒙脱土。生命体系中的双链DNA(D型/L型)对多肽(L型/D型)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赵老师现在致力于宇宙生命起源的研究,希望有更多热爱此方面研究的人加入。
报告结束后,参加报告的老师和体系踊跃提问,赵老师和师生亲切交谈。赵玉芬院士的报告拓展了大家的视野,让我们对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家受益颇深。
(文字/徐红坤,摄影/黄芳)
报告人简介:
赵玉芬教授,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生,河南淇县人。1971年 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1975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系博士学位,导师Fausto Ramirez教授。中国化学会理事,国际科学院院士,国际生命起源学会会员。曾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生命有机磷化学国家教委开放实 验室主任,现任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有机磷化学、生命 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及化学生物学。申请专利62项,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500余篇 SCI论文,出版著作8部。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